2010年3月26日 星期五

志工寫作樂無窮

生命故事講堂

志工寫作樂無窮

主講者:林幸惠 講師
時間:2010/03/26 (五)上午10點
地點:清華大學教育館313教室

記錄:方郁絹、鐘珮瑜
攝影:高    旻、張嘉渝

      「每天都是生命中的一張白紙,每一個人、每一件事情,都是一篇生動的樂章」,擔任多年的慈濟志工,林幸惠說道:「文字的力量可以影響很多人,當人遇到困境時,文字可以激勵他人,甚至可以改變其生存方式。」。林幸惠認為,其實每個人都可以寫作,簡單明瞭的溝通,不需要太複雜,就可以發揮大大的影響力。慈濟的證嚴上人曾說過:「用心就是專業」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↑圖1 陳千惠老師為講座開場   
生命的價值在於付出多少
     自小開始,林幸惠就喜歡寫日記、做筆記,但由於母親認為只靠寫作會餓死,她只好放棄自己熱愛的文學,轉向藥學發展。從日本留學回台後,她和好友成立了「美食團,在某一次的因緣際會下,認識了慈濟的師姐,並開始與慈濟有了接觸。第一次到花蓮的醫院,林幸惠前往探視了一位想自我了斷的婦人。完全沒有經驗的她,不知所措,只能一直念佛號為她祈禱。經過這次經驗,林幸惠堅定了自己想加入慈濟志工行列的信念,力行幫助他人。
     在做志工過程中,有許多難忘的經歷與感悟,讓她開始省思自己的人生。例如有一次,在她探視面對痛失親人的家屬時,她發現自己竟然無法吐出任何一句安慰的話。但師姐的一句話「為了小孩,如果再哭會把福報都哭走的!」竟就撫慰了家屬的哀悽,令她十分敬佩。這次經驗,她體認到何謂「行善行孝不能等」的道理,因此當林幸惠的母親住院時,平常都沒空去美國探親的兄弟姐妹們,此時都拋下手邊工作急忙趕去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林幸惠相信「生命的價值在於付出多少」,人生不用活得太偉大,只要不浪費就好林幸惠從志工的經驗,學習關懷別人,發掘豐富的故事來源,體悟人生的無限可能。她說:「常常帶人去訪視其他人後,一相比較起來就會發現,自己其實是很幸福的。幸福、快樂、愛都不是名詞,而是動詞。我們要去實踐它,讓生活過得更快樂幸福。」在慈濟的人生,她不僅幫助了許多人走出困境,也成長了自我的心靈。她知道,她遇到的這些人生故事,如果可以激勵自己,那何嘗不可能勵志其他人呢?因此她不斷努力寫作,期望自己文字能夠帶給讀者收穫。

↑圖2林幸惠女士與大家分享的故事相當精彩,加上生動的肢體語言,整場講座絕無冷場

寫作的取材
林幸惠說道:「時間、空間、人與人之間」都是取材的範圍,但是你要如何把你看到是的故事,轉換成自己的文字,就是需要換一個角度來看生命的感受。林幸惠舉例,有一個小孩問她說:「師傅,蚊子可不可以上天堂呢?」當下林幸惠不知該如何回應那個小孩,這時另一個小孩說話了:「師傅,他很笨耶,當然是快樂的蚊子可以上天堂啊。」林幸惠覺得這個小孩實在回答的太好了。但是要如何把這個故事寫出來呢?單寫太簡陋了不足一自成一章,所以林幸惠就把這個小故事連這另一個夫妻之間吵架的故事,合成了「甚麼叫快樂」這一篇章,表達了「在生活中不快樂,你也不可能上天堂」的道理。
一個人「要活在當下」,不要依戀於過去、未來,對無常要有所警惕。林幸慧舉了個例子,在一次住家火災中,有一位兒子為了救出母親而不幸罹難,母親一直自責都是自己的錯,但林幸惠說:「那兒子能夠背著母親,救母親出火場,已是盡了大孝了,這是在積功德,身為母親並不用責怪自己。」林幸惠說,寫作可以表達這種理想,這種「只要善念被提起,惡就會消失」的理想,甚至於「如果你會啟發其他人的善念,你將能夠保護自己。」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 ↑圖3 林幸惠女士用心傾聽同學的問題

發掘周遭,傳遞快樂
    林幸惠最後勉勵大家,要帶動好的事情,並且保有回饋之心。要具備好奇、熱忱的寫作動力,發掘身邊周遭更多更多的故事。生活中必須傳遞快樂,並且要讓創意飛揚,只要「口中有德,目中有人,心中有愛,行中有善」,寫作就可以換一個距離,寫出生命的感受,將看到的感受化為文字去感動別人,體悟人生的無限可能。

    她說,很多事情其實「看到的不準」,需要「背後的解讀」,如果遇到不能解決的事,那就用幽默的態度來解決,用另一個態度看事情,說不定更能解決困境。除此之外,她也建議我們,當面對困難時,可以多多閱讀勵志書籍,藉由書本的力量,可以使心境有所轉換。

    ↑圖4 大家發言相當踴躍,同學們都拿出最大誠意敞開心胸跟大家分享他們背後的故事們


    
   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